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,如要計算個人房屋、土地交易時,究竟有多少所得或多少損失?其實所得稅法有明確規定。如果是出價取得,那麼就必須以交易成交價,扣除原始取得成本,再扣除改良、移轉、仲介等費用後,餘額才是最終認列的所得或損失。
所謂取得成本指實際支付的價金,假如個人購入房屋、土地在寫好買賣契約書後,再與賣方協商折價,未來出售該房地,就應以實際支付金額申報取得成本。
國稅局舉例說明,老王於2017年2月間與建設公司簽訂房地買賣契約書,約定買賣價款1,439萬元,簽約後協議折價219萬元,之後於2022年4月間賣了這塊房地。當他辦理個人房屋、土地交易所得稅申報時,依買賣契約書所載金額申報取得成本1,439萬元,並未扣除價款折讓金額,結果國稅局調出2017年匯款明細及建設公司之銷貨折讓單明細表認定老王虛列成本219萬元,除補徵稅款還得裁處罰鍰。
共 0 則留言
-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,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,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。
-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,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,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、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。不同意上述規範者,請勿張貼文章。
- 對於無意義、與本文無關、明知不實、謾罵之標籤,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、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。不同意上述規範者,請勿下標籤。
- 凡「暱稱」涉及謾罵、髒話穢言、侵害他人權利,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、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。不同意上述規範者,請勿張貼文章。